(一)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在物聯網領域的研究較早,10年前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目前正加緊研發“物聯網”技術。2009年10月,中國研發出首顆物聯網核心芯片“唐芯一號”。2009年11月,總投資超過2.76億元的11個物聯網項目在無錫成功簽約,項目研發領域覆蓋傳感網智能技術研發、傳感網絡應用研究、傳感網絡系統集成等物聯網產業多個前沿領域。2010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任務。2010年國家工信部和發改委出臺系列政策支持物聯網產業化發展。2020年之前我國將規劃3.86萬億元的資金用于物聯網產業化發展。從目前物聯網相關產業發展來看,物聯網領域主要環節,如器件設計和制造、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網絡架構、軟件信息處理系統配套、系統設備制造、網絡運營等均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化能力,并在第二代身份證、奧運門票、世博門票、貨物通關等領域得到應用。
(二)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分析
從物聯網產業鏈的角度來分析,物聯網產業主要有感知控制、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三個環節。感知控制主要通過感知設備來對物獲取感知信息,涉及到物聯網中的硬件系統,這個環節需要電子設備技術人員以及芯片設計和制造人員;當物的信息被感知到,就可以通過數據傳輸到數據處理環節對數據進行分析、控制,從而進行應用,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網絡進行傳輸,涉及到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因此需要通訊和計算機網絡人員;數據處理環節主要對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處理,涉及到系統分析,因此需要系統設計、系統應用和系統管理人員。
根據以上物聯網產業特征分析,物聯網人才需求可以概況為三類:電子設備技術和芯片設計技術人才;計算機網絡和通訊人才;系統集成和應用人才。
二、物聯網專業建設的思路
(一)物聯網人才目標崗位分析
根據物聯網市場人才需求特征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高職物聯網專業應培養具有物聯網基本理念,具有物聯網行業相對應崗位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物聯網崗位操作能力、一定的系統開發能力,能從事物聯網技術及物聯網系統管理工作的高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由于物聯網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應用復雜的專業領域,因此在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方向來進行人才培養。根據物聯網產業特征,面向的職業崗位主要有:感知設備或芯片設計、IT網絡管理和應用、系統集成與開發、物聯網管理與應用等崗位。
(二)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
物聯網專業是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軟件工程、管理工程等多個學科相融合的綜合性專業學科,因此在一個專業內要學習整個物聯網相關知識是不現實的,所以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可以根據崗位目標定位,面向四個方向來培養。
物聯網感知設備方向。主要涉及感知終端的設計和應用,包括各種傳感器的設計,如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光傳感器等,以及芯片設計和應用技術,如射頻標簽以及嵌入式芯片開發等,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電子設備知識、數字和模擬電子知識、嵌入式開發知識等內容。
物聯網通訊方向。這個方向主要解決數據傳輸環節問題,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相關知識,具有通訊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管理能力,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和故障排除能力。
物聯網開發和集成方向。物聯網是一個系統解決方案或者說是系統集成,實施前要經過詳細的規劃和設計,因此物聯網的開發人員需要兼有IT系統解決方案設計方面的才能和物聯網硬件技術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物聯網相關知識,同時具備系統工程開發和集成能力。
物聯網管理和服務方向。從物聯網應用方面來看,物聯網其實是一個應用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范、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因此該領域又需要大量的既懂得物聯網知識、IT技術又懂得管理的信息管理類人才。
(三)物聯網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要求分析
物聯網從對物的感知到數據傳輸,再到數據處理和控制,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每個環節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同。從以上四個培養方向上來分析,物聯網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掌握物聯網工程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具有開發物聯網終端設備的軟硬件基本能力;具有構建、運行維護物聯網的基本能力;具有與行業專家合作,對融合物聯網后的信息系統進行管理的能力;了解與物聯網有關的法規與發展動態。
(四)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
課程體系的建立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也是人才培養的具體表現。主要圍繞學生基本道德品質、職業素養、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同時兼顧一定的知識面和專業延伸,來構建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培養方向不同,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由一個平臺和四個專業模塊構成,如圖1所示。
(五)物聯網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為了提高物聯網專業人才的技術含量,加強物聯網專業人才的技能培養,必須開發和建設物聯網專業實訓演練基地。由于目前物聯網實驗建設沒有一個完整、成熟的方案,因此要在原來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或者自建。一是自主研制物聯網實驗室,包括多媒體傳感節點、溫度傳感器節點、RFID節點以及多種傳感器節點實驗室。二是搭建物聯網融合實驗室,包括傳感器節點、網絡傳輸節點、數據處理和控制節點,實現完整的物聯網系統功能。三是與不同行業的相關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校與不同的物聯網企業合作,利用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實驗平臺來彌補學校沒有相應領域實驗室的不足。
三、物聯網專業建設應注意的要點
(一)確定專業以及專業的獨特性
在專業設置中,首先要考慮教育對象的就業需要,專業的設置具有明確的職業定向性,物聯網專業就是培養既懂得物聯網知識又擁有物聯網相應技術的綜合人才,有了明確的定位,才能對課程和教學實踐進行規劃和實施。同時,在強調智力技能培養以外,還應考慮教育對象的態度和對這一職業理解力的培養。
(二)考慮目標多元化和兼容性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只限于正規的學歷教育,還必須實施非學歷教育,要發揮專業的獨特優勢,多元辦學目標并舉。
(三)課程體系開發突出職業性
課程開發應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和知識結構的要求,強調“職業”又突出“能力”。